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學生晨讀《人間福報》。
人間社記者吳仕英攝
圖說:學校在食農教育園區設立「可食地景」,指導學生採收地瓜葉。 圖/屈尺國小提供
圖說:學生以月桃葉編織的桌墊、提籃。 圖/屈尺國小提供
圖說:防災演練及宣導課程。 圖/屈尺國小提供
圖說:三好品德路跑。 圖/屈尺國小提供
圖說:「輪椅生命鬥士」鄭自強到校演講。 圖/屈尺國小提供〔三好校園〕玩藝學校創客力 多元學習真有趣
2024-05-20
新北市百年老校屈尺國小,面對社區人口外流的挑戰,學校以生態生命、人文美學、創客活力等課程,透過閱讀、創客、食農教育等多元學習,鼓勵學童探索,落實動手做、學習、分享的精神,讓學生從中獲得樂趣,培養創新能力。
屈尺國小創立於日本大正10年(1921年),學校四面環山,附近有翡翠水庫、河濱公園、文山農場、沼澤溼地等,具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生態,學校以語文、自然、藝術為學習發展主軸,開啟「創客」精神,讓學生有多元的學習途徑。
校長林錫恩表示,教育是「以生命感動生命」的美妙歷程,因著教育的願心,希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能力行三好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師生共同努力,放手讓孩子嘗試,將學習探究歷程與真實生活串聯,讓學生對學習有感。
寧靜閱讀 探索串聯生活
林錫恩指出,學校重視閱讀,每天清晨的「寧靜閱讀」時間,全校師生一起共讀,創造優質的校風,配合每月行動圖書車到校,舉辦小朋友說故事活動,寒暑假則鼓勵學生參觀書店及書展,並為圖書館選購新書,提升學生閱讀樂趣。
校長鼓勵學生多閱讀書報,尤其《人間福報》是良好的閱讀素材,內容豐富多元,有很多版面都很適合小學生閱讀,特別是13版有注音,他鼓勵學生以畫圖 的方式或寫文章來投稿,學習文章鋪陳、詞彙運用,增進語文能力。
教導主任陳玉欣表示,聯合國宣布的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DGs)第6項指標為飲水與水資源,學校於是蒐集校園中的水,讓學生動手做簡易實驗,以觀察水的PH值,讓孩子們認識生活中的水有不同的酸鹼值,了解水資源的重要。
校園生態 發展永續課程
陳玉欣指出,「屈尺月桃」是以屈尺為名的台灣原生種月桃,其葉鞘曬乾後,可以編製成草蓆或做成繩索,葉子可以拿來包粽子或包傳統糕餅。學校藉由主題課程,讓學生認識家鄉植物,知道月桃全身都是寶,也學習先民的智慧,將曬乾後的月桃葉軸拿來編織成美麗的桌墊、提籃等物品。
總務主任莊淑萍表示,學校環境有山有水,處處可聞生命的律動,為了學校的永續發展,學校落實「校園生態化」理念,並融入聯合國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DGs),由學校提出一系列校園永續發展的目標願景。
莊淑萍說,學校以友善農作的方式,推廣無毒、有機的自然農法,作為親師生食農體驗的場域,帶領學生探討氣候變遷議題下的農作,以實際行動發展校本課程,將閒置空間規劃為戶外食農教育園區,設立學校「可食地景」區域,達到活化校園場地空間利用,若有災害發生,還能發揮緊急糧食供應的效益。
創客教育 帶領孩子築夢
輔導主任陳叙君分享指出,學校除了舉辦親職教育、三好品德路跑等活動之外,還曾邀請「輪椅生命鬥士」鄭自強到校演講,述說他在120公分的世界裡,因為輪椅舞蹈而重拾信心,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及失去的行動力,綻放生命與光彩。
此外,學校也是進階型防災教育學校,除了有例行性防災演練及宣導外,也進階到災後求生訓練。學校的獨輪車社團,讓學童練習平衡、放手前進,最後與同伴合作表演各種花式動作,學童們摔倒了就爬起來,從中學到挫折容忍力、抗壓力、團隊合作等。
校長林錫恩說,早期學校發展校園特色是自然生態、登山、認識社區花草樹木等,但時間一久,即面臨瓶頸點,正好校園周邊有撿不完的枯樹枝、樹幹,而當時學生家長「硬漢爸」廖宏德具有木工專長,雙方一拍即合,在校園裡玩起「創客教育」。
創客木工老師「硬漢爸」廖宏德,至今已出版多本「創客木工」書籍,是學校創客教育的靈魂人物。他最初只是想帶給女兒與女兒的同學們一個「玩樂夢」,但在女兒畢業後,他仍繼續投入創意木工,將木工導入學校課程,讓孩子從中學習、探索、分享與冒險,他不僅鼓勵孩子們作夢,也帶領孩子們一起築夢。
屈尺國小創立於日本大正10年(1921年),學校四面環山,附近有翡翠水庫、河濱公園、文山農場、沼澤溼地等,具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生態,學校以語文、自然、藝術為學習發展主軸,開啟「創客」精神,讓學生有多元的學習途徑。
校長林錫恩表示,教育是「以生命感動生命」的美妙歷程,因著教育的願心,希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能力行三好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師生共同努力,放手讓孩子嘗試,將學習探究歷程與真實生活串聯,讓學生對學習有感。
寧靜閱讀 探索串聯生活
林錫恩指出,學校重視閱讀,每天清晨的「寧靜閱讀」時間,全校師生一起共讀,創造優質的校風,配合每月行動圖書車到校,舉辦小朋友說故事活動,寒暑假則鼓勵學生參觀書店及書展,並為圖書館選購新書,提升學生閱讀樂趣。
校長鼓勵學生多閱讀書報,尤其《人間福報》是良好的閱讀素材,內容豐富多元,有很多版面都很適合小學生閱讀,特別是13版有注音,他鼓勵學生以畫圖 的方式或寫文章來投稿,學習文章鋪陳、詞彙運用,增進語文能力。
教導主任陳玉欣表示,聯合國宣布的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DGs)第6項指標為飲水與水資源,學校於是蒐集校園中的水,讓學生動手做簡易實驗,以觀察水的PH值,讓孩子們認識生活中的水有不同的酸鹼值,了解水資源的重要。
校園生態 發展永續課程
陳玉欣指出,「屈尺月桃」是以屈尺為名的台灣原生種月桃,其葉鞘曬乾後,可以編製成草蓆或做成繩索,葉子可以拿來包粽子或包傳統糕餅。學校藉由主題課程,讓學生認識家鄉植物,知道月桃全身都是寶,也學習先民的智慧,將曬乾後的月桃葉軸拿來編織成美麗的桌墊、提籃等物品。
總務主任莊淑萍表示,學校環境有山有水,處處可聞生命的律動,為了學校的永續發展,學校落實「校園生態化」理念,並融入聯合國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DGs),由學校提出一系列校園永續發展的目標願景。
莊淑萍說,學校以友善農作的方式,推廣無毒、有機的自然農法,作為親師生食農體驗的場域,帶領學生探討氣候變遷議題下的農作,以實際行動發展校本課程,將閒置空間規劃為戶外食農教育園區,設立學校「可食地景」區域,達到活化校園場地空間利用,若有災害發生,還能發揮緊急糧食供應的效益。
創客教育 帶領孩子築夢
輔導主任陳叙君分享指出,學校除了舉辦親職教育、三好品德路跑等活動之外,還曾邀請「輪椅生命鬥士」鄭自強到校演講,述說他在120公分的世界裡,因為輪椅舞蹈而重拾信心,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及失去的行動力,綻放生命與光彩。
此外,學校也是進階型防災教育學校,除了有例行性防災演練及宣導外,也進階到災後求生訓練。學校的獨輪車社團,讓學童練習平衡、放手前進,最後與同伴合作表演各種花式動作,學童們摔倒了就爬起來,從中學到挫折容忍力、抗壓力、團隊合作等。
校長林錫恩說,早期學校發展校園特色是自然生態、登山、認識社區花草樹木等,但時間一久,即面臨瓶頸點,正好校園周邊有撿不完的枯樹枝、樹幹,而當時學生家長「硬漢爸」廖宏德具有木工專長,雙方一拍即合,在校園裡玩起「創客教育」。
創客木工老師「硬漢爸」廖宏德,至今已出版多本「創客木工」書籍,是學校創客教育的靈魂人物。他最初只是想帶給女兒與女兒的同學們一個「玩樂夢」,但在女兒畢業後,他仍繼續投入創意木工,將木工導入學校課程,讓孩子從中學習、探索、分享與冒險,他不僅鼓勵孩子們作夢,也帶領孩子們一起築夢。
最新消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苦樂童玩記4-4
2025-11-14西方寺參與藝術美食節 以文化結緣傳遞佛法之美
2025-11-13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綻放法華禪寺
2025-11-13佛光山金光明童軍團淨灘行動 以行動守護永續環境
2025-11-13心保和尚與菲國佛光人接心 共祈行菩薩道發菩提心
2025-11-13逢甲大學參訪惠中寺 體悟娑婆的「妙法蓮華」
2025-11-13曼城佛光會和童軍齊赴英國國殤周日 與在地居民同祈世界和平
2025-11-13四海都有佛光人 光明寺喜迎郵輪旅行團
2025-11-13從心出發共育菩提 台北道場愛心媽媽培訓啟發新視野
2025-11-13屏東講堂知賓培訓 樹立佛光人專業形象
2025-11-13
相
關
消
息







